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向微生物农业发展刘东汶 NFPS自然农法 2015-05-06
刘东汶(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
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9月12日听取有关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曾提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2007年8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一次农业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微生物技术的应用是中国农业未来之希望”。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正是要向微生物农业发展。
一、包建中研究员建议大力发展微生物农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给予极高评价
当代世界农业大体上趋于两个不同的方向,可以分为:“传统农业”和“微生物农业”。传统农业就是以化肥、农药、各种生长激素来发展农业的途径,其产生的农业副作用也是明显的:环境污染,土壤板结,农村大量动物消失,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而“微生物农业”则能够避免“传统农业”的弊端,这是一种能够避免环境污染、土壤板结等严重问题的新型农业,一种能够使物种和动物不再灭绝,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人类幸福安康的农业,这将是农业的最终出路所在。
中国农业科学院包建中研究员最早提出我国要搞微生物农业的。他主张我国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农业要向地球生物圈学习—植物生产,动物消费,微生物分解还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生物圈;将由植物和动物组“二维资源结构”的传统农业改建为“三维资源结构”—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微生物增值业(发酵转化业)的资源循环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包教授认为我国应当大力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地球三大生物之一的微生物资源是至今尚未充分开发和利用的生物资源宝库,应用高科技技术开发微生物资源,创建微生物工业的新型农业——微生物农业,这已是当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然。”
包建中研究员指出:微生物资源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微生物发酵工程应用于农业领域,能生产生动物肥料,生物农药,兽药抗生素,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农用霉制剂、动植物调节剂等,特别在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方面,已是国际科技界公认的解决蛋白质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根据科学测算,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如果利用每年世界石油总产的2%,生产出的单细胞蛋白质可供20亿人吃一年,又如我国农作物秸秆每年约有5亿吨,如果其中20%的秸秆,即1亿吨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为饲料,则可获得相当于800亿斤的饲料粮,这是目前中国每年饲料用粮的三分之一。微生物工业是节省土地的工厂化生产,一座占地不多的年产10万吨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工厂,能相当于180万亩耕地生产的大豆蛋白质,或3亿亩草原饲料牛羊生产的动物蛋白质,这有力地展示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食物问题。
包建中研究员报告中提及的“白色农业”实际指的就是“微生物农业”。所谓“白色农业”,是他相对于“蓝色农业”(海洋农业)、“绿色农业”(大地农业)提出来的;因为从事微生物工作的人是身穿白大褂的,因此称为“白色农业”。由于曾经产生过“白色污染”,为准确科学起见,“白色农业”还是称为“微生物农业”更好。
1999年5月31日——6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白色农业研讨会”,共有8个国家64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会议达成高度的共识:“发展白色农业,实行人畜分粮,是解决食物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这不仅适合发展中国家,也适合发达国家。因此,白色农业具有国际意义,不仅要在中国开花结果,而且要走向世界。”(摘自国际会议纪要)
2000年9月中旬,我国钱学森、卢良恕等7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对包建中研究员的“白色农业”新概念,给予高度的赞同和支持,认为这有着三个创新意义:1.创建农业产业的“新结构”,即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微生物发酵转化业。这种“三维结构”农业是变废为宝,资源综合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型农业。2.开辟农业生产的“新领域”。这是当今高科技时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3.开辟农业生产方式的“新模式”。变革了传统农业依靠土地、阳光、露天生产的单一化“土里抠食”的生产模式。他们向当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建议:由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联合主持召开一次“白色农业科技座谈会”,选择白色农业的重点领域,形成若干个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予以支持。
2004年4月20日,包建中研究员的见识,得到第二届国际微生物农业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SI)第15届回顾大会的陆伟雄、黄永等24位著名国际华裔专家学者的高度称赞。他们认为:包建中这些农业改革的新理念是具有科学性的创新见解,鉴于当今农业微生物科技发展现状,已具备可操作的实践性。我们真诚希望中国的白色农业能在实践中不断茁壮成长,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为世界农业发张做出创新性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二、历届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我国微生物农业的建立和发展
1996年初,包建中研究员关于建立和发展微生物农业的研究报告呈送给当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他很重视,特意批示给国务院研究室“认真阅读研究”。国务院研究室以内部文稿《加快农业“三个战略调整”大力发展“白色农业”和“蓝色农业”》为题,将该报告中一些重要观点和建议刊登出来,以供更多的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1996年8月27日,姜春云副总理对包建中研究员所提《探讨中国农业走出困境的战略构想》的建议上批示:“刘江同志阅酌。报告很有见地,值得重视,要狠抓一下白色农业。”
总部设在英国的“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对包建中研究员的科研成果给予高度重视。1997年,该中心总裁吉尔莫博士来华考察“微生物农业”,决定与中国联合召开微生物农业国际研讨会。1999年5月31日——6月3日,中国农科院,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微生物农业研讨会”,有8个国家的64名专家参加。曾任国务院分管农业的副总理,而后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姜春云向这次研讨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包建中的建议很关注,肯定了他建议的创新意义。姜春云并给农业部写了“要狠抓微生物农业” 的意见,高度赞扬“微生物农业是节地、节水的微生物工业化新农业,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很值得农业界,科技界重视研究和开发。”
2001年4月17日,包建中研究员请温家宝副总理参阅《求是》杂志上的文章《发展白色农业,向微生物要“粮”》。4月19日温副总理即批示:“请宝瑞同志阅”。
2001年,钱学森、卢良恕等七位院士写给温家宝副总理关于召开微生物农业的座谈会的建议。当时温副总理即批示由农业部和科技部联合召开此座谈会。但由于不巧却逢两届领导班子先后换届调整,此会议未能开成。
2004年4月20日第二届国际微生物农业研讨会上一批海外学者和国内学者完全赞同钱学森、卢良恕等七位院士2001年建议的观点,他们认为包教授“以上这些农业改革的新理念是具有科学性的创新见解,鉴于当今农业微生物科技发展现状,已具备可操作的实践性”。他们以《海外华人学者和国内学者的两项建议》呈送温家宝总理,建议:其一,农业部和科技部应抓紧落实温总理批示过的,由钱学森、卢良恕等七位院士建议召开的“微生物农业(当时称为白色农业)科技座谈会”;其二,在西部大开发地区选一个县建立示范性的“农业创新工程——微生物农业产业化试验园”。2004年4月23日,温总理批示:请青林、冠华同志阅。5月8日,回良玉副总理批示:请青林、张宝文(农业部部长)同志阅。所提的两项建议很值得斟酌,望能把我国“白色农业”的情况整理份材料送我为盼。
综上所述,从1996年至今的15年里,国务院历届领导人始终高瞻远瞩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核心利益出发,高度关注在我国大力发展微生物农业,这是推进我国微生物农业的巨大动力,我们各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以及企业家,要以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为指导,大力推进微生物农业的发展。
三、微生物农业在实践中尚处在初始阶段,需要认真大力推广
从1996年至今已经有15个年头了,国务院领导对包建中研究员关于发展微生物农业的建议均给予高度的好评,并要求有关部门(主要是农业部和科技部等主要部门)认真研究加以实现。
15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建议给予了一定的回应。以国家农业部为例,2005年1月20日由部长张宝文向回良玉副总理写出:《关于对包建中同志有关科技中长期规划农业专题意见的情况报告》,报告中谈了三条意见。其一,包建中同志关心农业、关注科技的精神可嘉。其二,农业科技专题研究立足当前、谋划长远、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体现了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其三,农业科技问题研究专题报告基本涵盖了白色农业有关内容。报告中指出:包建中同志的建议主要是推进白色农业的发展。就白色农业问题我部以于2004年7月向您和温总理呈送了专报,建议将农业微生物研究及其产业化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
我国微生物农业从理念到实践以及微生物农业的产业化上都有了初步的进展,以微生物农药、肥料、食品、饲用酶制剂为拳头产品的农业微生物产业初步形成。但是要达到包建中研究员《建议》的希望和国务院领导的高要求,我们需要加强的工作还有很多。
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如何决定着13亿人口的安危,微生物农业是当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建议各级政府对建立和发展微生物农业更加重视,更加重视微生物农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在试点取得成功的条件下,在全国农业中的全面推开。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要从理念上强化对建立和发展微生物农业的重视。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发展微生物农业的理论和实践的宣传工作,宣传发展微生物农业的重要意义和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第二,要加强对微生物农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微生物农业是高新科技农业,与传统农业是有较大区别的,建立国家级微生物农业科学院,在省级科学院中设立农业研究所(室),以加强微生物农业的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势在必行。因此,建议迅速建立中国微生物农业科学研究院。
第三,尽早召开全国发展微生物农业科技座谈会。这件事情早在2000年国务院领导就已经批准过,现在应当努力把它付诸实施。建议农业部和科技部具体组织这个座谈会,并通过座谈会拿出全国范围内如何加快发展微生物农业的相关意见。
第四,在推广微生物农业过程中,要从资金投入、国家税收和人才培训使用上向微生物农业倾斜。国家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参加发展微生物农业。在发展微生物农业中,一些民企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探索活动,为国家推进微生物农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国家不会忘记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政府对那些在发展微生物农业上,起到先驱和表率作用的国内有名企业,在政策上国家要给予表彰和奖励,也可以在税收和科研资金等上,给这些企业以支持。
第五,在一批农业高校中和在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内设立微生物农业专业,以推动微生物农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建立和发展微生物农业的众多必须人才。
第六,加强对发展微生物农业的实施试点和推广工作指导,微生物农业要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可以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搞1-2个微生物农业试点县,采取各县自动报名,省区批准试点的形式。
建议中央部门和省级地方政府建立发展微生物农业领导小组,以指导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还是科研机构都要实行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的三结合。